今年五月,筆者有幸參加了“全區(qū)第五屆青年語文教師基本功競賽”,得到了幾位評委老師的點評,感受頗深,對于如何落實新課標精神有以下的幾點拙見。
一、出課教師都在努力體現(xiàn)新課標的理念,注重營造寬松、民主、平等的教學氛圍,課上有學生提問、回答、評價等環(huán)節(jié),也有老師對學生的肯定和激勵。我們經(jīng)常在課堂上聽到“你真棒”、“你說的真好”、“太好了”這樣的話語,表揚聲可謂此起彼伏,花樣翻新。是不是所有的回答都值得表揚呢?有一位老師問:“誰能介紹一下柳宗元?”一個學生站起來說:“他是一個大書法家,開創(chuàng)了一個書法流派!焙茱@然,他把柳宗元和柳公權(quán)混為一談了。可老師卻說:“你說的真好,知識面真寬!彪y道是他不知道這個常識嗎?當然不會。顯然在學生回答問題時,他腦子里卻在想:“我下一步該怎么表揚,換個什么新詞呢?”所以,連學生回答了什么,他都沒聽清。這只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,課堂上還有很多老師聽不清學生在說什么,所以對其語言中的邏輯錯誤、語法錯誤、用詞不當?shù)葐栴}當然也就無法糾正了,老師就像熱鬧的游戲場上的看客;還有很多教師無視學生的回答,只是把學生往自己準備好的教學過程上拉,教師的引導、評價作用根本就沒發(fā)揮出來。蘇聯(lián)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,教師要盡可能多地尊重學生,盡可能多地要求學生。一方面教師要實行教學民主,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(quán),使學生有選擇學習內(nèi)容、學習方法、學習伙伴的權(quán)利;另一方面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,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有力的指導、引導、輔導、誘導,使學生的學習成為有效的學習、高效的學習。從這件事上反映出的另一個問題是:我們來上課的目的是和學生們共同學習呢,還是只想借學生來顯示自己的基本功,讓評委們知道你是一個“新課標、新思想”的倡導者?如果只是后者,那么所有的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都是在挖“坑”讓學生跳,而不是按學生的實際需要和接受情況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。這樣的結(jié)果當然和我們新課標的要求完全相反,既沒有發(fā)揮教師的引導作用,也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。新課標里明確指出:九年義務(wù)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,必須面向全體學生,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(yǎng)。語文課程應(yīng)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,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,豐富語言的積累,培養(yǎng)語感,發(fā)展思維,使他們具有適應(yīng)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、閱讀能力、寫作能力、口語交際能力。
二、大部分課堂閱讀教學開展了學生與文本、學生與老師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,但這里出現(xiàn)的問題也最多。
新課標里指出:努力改進課堂教學,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、情感與態(tài)度、過程與方法的綜合,提倡啟發(fā)式、討論式教學。但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整體設(shè)計不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和充裕的學習時間,不能對教材進行大取大舍,不能求新,還在一味求全。
例如,有一位老師講《小石潭記》,她用一張幻燈片對整篇課文中每一段的內(nèi)容都進行了概括,還歸納了每一部分的寫作特點。這簡直就是在進行大批量的灌輸,接下來她再讓學生們議論文中哪一段寫得好。每一段都好,但這不是學生自己感悟出來的,而是老師告訴他們的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,不應(yīng)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。應(yīng)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,加深理解和體驗,有所感悟和思考,受到情感熏陶,獲得思想啟迪,享受審美樂趣。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、體驗和理解。
還有一部分老師干脆走向另一個極端,過于強調(diào)形式,而忽略了內(nèi)容。例如為了體現(xiàn)合作學習,有一位老師出示了五個大問題,其中還有很多小問題,讓學生們討論。這些問題都是她自己設(shè)計的,有的太淺,沒有什么合作探究的價值;有的問題太深,不是一節(jié)課上就能解答得了的,整個教學過程顯得繁瑣、冗長,使文章喪失了美感,使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。
2、學生的課上朗讀仍不到位,純理性的分析仍很多,“以讀代講”的目標還是沒達到。其實語言學習是一種很感性的東西,為什么幼兒園的孩子有時會說出連大人聽了都會很驚訝,夸她是語言天才的話呢?不是因為她學會了語法或修辭,而只是聽大人說過或聽電視里說過。多讀多聽是語文學習的基礎(chǔ),吸收的、積累的越多,運用起來自然得心應(yīng)手。
記得有一個學生說 :“第一次讀《背影》,我感動地哭了,可聽完老師的分析后,什么感覺也沒有了!逼鋵,我認為對于初中語文課本里的文章還是應(yīng)以朗讀和欣賞為主,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在文學、情感諸方面的熏陶、感染作用,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和審美能力,難道你能讓學生學完朱自清的《春》之后,就像郁達夫那樣寫出《故都的秋》嗎?寫作特點的分析和寫作技巧的指導都應(yīng)融會在賞讀之中,真正做到“隨風潛如夜,潤物細無聲。”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,應(yīng)著重培養(yǎng)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,而培養(yǎng)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(yīng)是語文實踐,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(tǒng)和完整。
3、延伸擴展訓練不注重實效。有的老師領(lǐng)著學生對文本的閱讀還沒深入,就淺嘗輒止,忙著去搞遷移訓練,例如有一位老師講《珍珠鳥》時,用1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設(shè)計環(huán)保新措施,課堂氣氛非;钴S,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、對內(nèi)涵的挖掘卻很不到位,不能有助于他們閱讀能力的培養(yǎng)和欣賞水平的提高。還有的老師一堂課設(shè)計三、四個遷移訓練,每一個訓練都蜻蜓點水,收獲甚微。
4、老師游離于課堂之外。其實新課標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“老師和學生共同學習”。學生在朗讀時,老師也跟著讀,他們會讀得更起勁,要和老師比一比誰的聲音宏亮,誰讀得有感情;學生們在討論時,老師也參與進去,互相啟發(fā),這樣就有了共鳴,或有了思想的碰撞,彼此都會有收獲。經(jīng)過這樣反復的合作式學習、探究式學習,一種新型的和諧的師生關(guān)系會很快建立起來的。
三、有四分之三的出課教師使用了多媒體課件,但使用效果好的只占少數(shù)。
自從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閃亮登場以后,出課教師沒有課件就像沒吃飯一樣,感到底氣不足。只有一天的備課時間都浪費在課件制作上,從而忽略了教師自身對文本的挖掘。課堂上,那一個接一個的風光圖片,還有連續(xù)翻滾的小圖標,把學生們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大屏幕上了,他們根本沒聽清老師在說什么,要求他們做什么,而且“多樣的形式會影響學生的閱讀習慣,而使他們變得心浮氣躁”,另外,視覺上的直觀感受會影響他們對文字經(jīng)過思考和想象后再創(chuàng)造的過程。一千個觀眾在看了電視劇《紅樓夢》后,也許只看到一個賈寶玉,而一千個讀者在看了小說《紅樓夢》后,可能會看到一千個賈寶玉。所以我提倡,多媒體課件盡量做到簡單、有時效,可以補充介紹一些知識和圖片,但切不可讓它喧賓奪主,沖淡主題。
四、關(guān)于師德修養(yǎng)的一些問題。我個人認為,參賽教師要把心態(tài)放正,我們參加競賽的目的應(yīng)該是為了學習,是為了取長補短。一般來說,實際的教學所用時間都會比預(yù)計的多,我們在備課時應(yīng)留出4-5分鐘的機動時間,但萬一時間仍不夠用,也應(yīng)該馬上總結(jié),留作業(yè),不能為了展示自己完整的教學思路和精彩的課件而拖堂,這樣不僅會影響下一個老師正常上課,而且是一種自私的表現(xiàn),是沒有師德修養(yǎng)的表現(xiàn)。另外,在下課之后,應(yīng)該快速收拾好講桌,擦干凈黑板,關(guān)閉課件,讓下一個講課老師有充足的時間做準備。培養(yǎng)學生健全的人格,是新課標所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,只有教師具有健全的人格,才能培養(yǎng)學生健全的人格,只有你尊重了別人,別人才會尊重你。
以上是我對如何落實新課標精神的幾點體會。我想,要真正把新課標的精神落到實處,還需要我們?nèi)w教師不斷地努力。
參考文獻:
1、 顧之川《基礎(chǔ)教育課程改革與中學語文教學》
2、 李建平《解讀語文“標準”》
3、 方智范《關(guān)于語文課程目標的對話》
4、 課程教材研究所的崔巒老師《語文課程標準》問答
5、 《解讀語文課程的性質(zhì)和地位》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夏家發(fā)
6、 馬蓉〈空洞的熱鬧不可取〉
7、 李白堅〈文字與圖畫的生死搏斗〉
額爾古納市第二中學 周莉
[怎樣讓新課標的精神落到實處----參加全區(qū)第五屆青年語文教師基本功競賽后的幾點思考(教師中?/title>]相關(guān)文章:
7.新課標教學計劃